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游客在海丝非遗馆欣赏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白耀华的合浦角雕作品。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覃鸿图/摄
随着非遗街区的开街,合浦串联“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海上丝路文化遗址公园—海丝首港”等景区景点,让游客到合浦寻丝路、品非遗,沉浸式感受合浦的千年文脉。倪建华/摄
“再也不用担心喝奶茶变胖了。”10月25日,正逢周末,年轻女子小苏漫步合浦月饼小镇非遗街区,点了一杯中医配方药膳奶茶,“吸溜”入口后感到心满意足。
该非遗街区是合浦打造的全国首个“海丝文化+非遗+月饼”主题的沉浸式文旅街区,已于今年国庆期间开街。街区以海丝非遗为引爆点,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各级工艺美术大师坐镇,吸引各类特色店铺入驻,持续释放国潮魅力。
合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有着千年海丝非遗。当前,该县创新打造非遗街区,尝试变作品为产品、变技艺为产能、变传承人为合伙人,探索一条“非遗+文旅+商业”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变作品为产品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白耀华运用合浦角雕技艺,让手中的虾蟹栩栩如生;李氏的木雕花生、马蹄等物件能以假乱真;船木家具馆里,一件看似船实为沙发的家具,蕴含着疍家人的生活智慧……这是人们在合浦海丝非遗馆里欣赏到的非遗盛宴。该馆致力打造一个非遗美学空间,于2023年开馆,汇聚20多位国家级、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浓缩了合浦千年海丝非遗艺术精华。
“这些是作品,也是我们的产品。”白耀华一边向游客介绍,一边用煤油灯烤热牛角材料,将其塑型成虾钳蟹脚。
白耀华设计于2012年的《春潮》作品细腻入微,从虾腿的细小关节,到半透明身体里隐约可见的虾线,无不蕴含精湛的角雕技艺。作品以流畅的线条,勾勒浪翻涌、虾跃动的美好画面,摘取国家级奖项“百花杯”银奖,后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现在它是网红虾,经常有游客以它为背景打卡。”白耀华颇感自豪。
按照作品变产品的思路,他又创作了缩小版的“小春潮”作品,原作品高1.2米,缩小版作品高60厘米。“缩小版的作品价格更低,更适合大众消费,这些年卖得很好。”
如今,白耀华合浦角雕馆已经制作约200款产品,销售价格从10元到200万元不等,适合不同层次群体需求。同时,他还与云南、新疆、内蒙古等地的旅游景区合作,在全国布局二三十个代理点,帮助销售合浦角雕工艺美术品。
在合浦海丝非遗馆,更多之前藏身于展馆的艺术品,正走进寻常百姓家。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李新强传承其父亲的木雕技艺,擅长飞禽走兽造型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如今,他更加注重融入现代理念,按照产品的思维设计作品,比如寓意“好事发生”的花生、“马上提拔”的马蹄等成为畅销木雕艺术品。
非遗拥抱市场,市场反哺非遗。作品从展柜走上货架,合浦海丝非遗正焕发新的生命力。
变技艺为产能
在合浦月饼小镇非遗街区,一家月饼古法制作工坊时常吸引游客打卡。就在半个多月前,该工坊老窑里柴火慢烧,烤出的金黄月饼散发着诱人香味。
中秋节前销售旺季,小镇弥漫着糖浆、面粉与花生油混合的醇厚甜香。在这家月饼古法制作工坊,时间仿佛被拉回到久远的年代。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木模与案板碰撞的敦实声响,老师傅冼亚保指掌翻飞间,一个个承载着团圆寓意的月饼从掌心诞生。
2020年,合浦大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这缘于合浦月饼文化的千年传承,苏东坡品尝合浦月饼后曾作诗赞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文化赋能,非遗绽放,合浦人有了“变技艺为产能”的决心和行动。该县投入85亿元打造全国首个集工业生产、科技研发、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烘焙食品产业园区,并于2021年开园。
10月21日,廉州府月饼企业负责人花永泳仿佛还沉浸在一个月前的月饼生产销售旺季中。作为家族月饼制作第四代传承人,他致力于传承合浦大月饼制作技艺,几代人调制的香料粉、讲究火候的饼皮色泽,都体现在月饼的生产细节中。
“搬进月饼小镇使生产更规范化、规模化,由于我们坚守合浦大月饼传统技艺,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表现亮眼,今年销售势头保持上扬。”花永泳介绍,该公司当年是合浦月饼小镇首家投产的月饼企业,在坚守传统味道的同时,更加注重现代健康绿色理念,使用代谢更优的海藻糖、糖醇替代白砂糖,使月饼向低糖“健康转型”。
凭借非遗技艺的深厚积淀,合浦不少月饼企业顺应市场潮流积极创新,生产海鲜月饼、红薯月饼等新品类。“我们的月饼在今年的月饼销售季中斩获佳绩,销量较去年同期提升50%。”合浦小马哥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陈建仕介绍,小马哥月饼将桂花的馥郁养生与状元薯粉的软糯吉祥,融入传统大月饼工艺,创新又不失传统。
一项非遗技艺,催生一方特色产业。如今,月饼小镇形成包括30个产业项目在内的烘焙全产业链布局。合浦大月饼年产销量超2万吨,产值约25亿元,产销量占广西大月饼市场80%以上、全国大月饼市场40%以上。
变传承人为合伙人
非遗需要被看见。合浦将海丝文化、非遗、月饼产业“装”进月饼小镇非遗街区,邀请各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驻,设置特色店铺,让游客在打卡探店时移步换景,打造一站式体验的文旅新地标。
漫步非遗街区,一家由三位工艺美术大师联手运营的坭兴陶非遗体验店引人关注。柜子里,陈列着形态各异、古朴典雅的坭兴陶作品,地面上,摆设着多台陶艺拉坯设备。
“我们计划在这里开展非遗研学活动,让中小学生体验制陶过程。”合浦月饼小镇非遗街区运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传承人变成合伙人”的思路,合浦整合文化、旅游、农业、工业等优质资源,给予入驻商家优待政策,推动非遗街区长久运营。
走进非遗街区的吴伟教授岭南鲜药应用工作室,茶香袅袅,不时有游客来点一杯中医配方的奶茶。合浦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张晓介绍,该工作室与名中医合作,开展中医传承、科普、义诊等活动,并推出了膳食业务,调配的药膳奶茶、药膳馒头等备受青睐。
该工作室旁的“百草园”散发着芳草清香。“园内种有菊花、石斛花、板蓝根、薄荷等中草药,我们还将在这里开展中医药科普和研学活动,制作中药香囊等文创产品,弘扬中医文化,努力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张晓说。
引入这样的大师工作室,让非遗街区更具吸引力。目前,该非遗街区的欧凯明大师红线女粤剧传承工作室和吴伟教授岭南鲜药应用工作室试运营,“一文一武、一静一动”,药香与戏韵环绕,提升合浦“中医药”“非遗戏曲”这两张海丝文化名片的影响力。
随着非遗街区的开街运营,合浦继续发挥月饼小镇的海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月饼文化展示馆、科技馆“三馆联动”作用,串联“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海上丝路文化遗址公园—海丝首港”等景区景点,让游客到合浦寻丝路、品非遗,沉浸式感受合浦的千年文脉。(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覃鸿图 通讯员 罗虹莉 徐 畅 实习生 曾紫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