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7日,“克东满绣艺术展”在江苏无锡举办。《花开富贵》《花好月圆》《花枝招展》等克东满绣产品,因做工精细、内涵丰富、寓意突出吸引观众驻足欣赏。国家级非遗满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黑龙江满艺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雅梅介绍,1000多年前,满族先祖根据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在缝制衣服时用线在织物上缝制图案,制作具有浓郁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服饰,形成了满绣这一传统手工艺。
然而,由于现代织印技术的发展以及满绣商品化进程的相对滞后,致使满绣面临濒危境地。2004年,从小跟随母亲学习满绣的刘雅梅成立了雅梅绣庄,在发掘、保护、传承满绣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无论是满绣传人,还是满绣技艺,都留存于民间,必须深入民间去寻找和挖掘。刘雅梅多次走进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的满族聚集区,向民间老艺人请教满绣针法、构图方法和设计理念等常识。

刘雅梅(右)指导绣娘创作满绣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雅梅向满绣老艺人学习了倒针、别针、插针等满绣针法,再加上自己从小掌握的野马针、平针、打籽针等针法,以及创新发明的能够体现满绣细腻精致等特点的乱针针法,使得满绣作品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2005年,刘雅梅创建了克东县北方满绣艺术研究所,邀请众多满族文化专家学者及满绣老手艺人加入,发掘、整理满绣资源,抢救满绣工艺。经过20年的努力,把民间满绣打造成一张生动的文化名片。
在刘雅梅看来,满族刺绣最大的难点就是培养传承人,培养一名描龙绣凤、巧夺天工,既懂针法和理论、又能设计图案、还能向民众普及满绣技艺的传承人,至少要用上几年工夫。
20多年来,无论是雅梅绣庄,还是集生产、展示、销售、研发、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克东满绣传承中心,都把传承人培养放在第一位,培养出了克东满绣黑龙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洪玉、克东满绣齐齐哈尔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赵玉凤、克东满绣克东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秋梅,形成了国家、省、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架构,构建出满绣良好、合理的传承格局。
非遗进校园是满绣传承的特色做法。克东满绣传承中心与克东县第三中学、职教中心学校等10多所学校结成克东满绣传承对子,除了讲解克东满绣技法及传承历史外,还为学生带来克东满绣展览,加深了他们对克东满绣的印象,推动了克东满绣的传承。
作为黑龙江财经学院荣誉教授的刘雅梅,在该校经常举办克东满绣讲座。此外,她还带领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20多所高校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使得广大师生对克东满绣有了深刻理解和认知。
刘雅梅始终认为,发展是最好的传承。为此,她把产业传承作为重中之重。克东满绣传承中心摆放着服饰系列、山水系列、人物系列等20多个系列上千种克东满绣产品。据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作为克东县的特色文化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开展的研学旅行,让学生们深度了解克东满绣的今昔。
经过多年发展,克东满绣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产业格局——先后走进深圳文博会、中俄博览会等展会销售,在北京、哈尔滨、香港等地设立门市及代理商,走进景区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利用各种线上平台销售。这让克东满绣在文旅市场上站住了脚,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如今,具有豪放、厚重、粗犷的黑龙江地域文化底蕴的克东满绣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已销售至俄罗斯、菲律宾、斯里兰卡、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今后,我们会努力创作出更多精美的满绣产品,全力推动满绣走出黑龙江、走向全国、奔向世界。”刘雅梅说。(本报记者 张建友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