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清明假期,湖南长沙橘子洲景区春景如画、人潮涌动。
4月4日,中国旅游报社记者与不少市民游客一起走进位于景区内的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与“星城时序·非遗万象”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之“南国嘉树颂春传艺”长沙市非遗传习与实践活动。
长沙棕叶编传承人指尖翻飞,一片棕榈叶转眼化作振翅欲飞的蜻蜓;游客们跟随沩山传统香制作技艺传承人体验古法合香的智慧;九芝堂传统中药文化、九味中药九蒸九晒传统炮制技艺和周氏药酒酿泡技艺康养类非遗项目摊位前,传承人一边指导游客体验项目,一边科普养生之道……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市民游客在各个非遗展台前饶有兴趣地参与体验互动,感受“可触摸的非遗之美”。
湘绣代表性传承人唐红正手把手地指导游客在团扇上绣制橘子花纹样,细密的针脚勾勒出“生南国兮”的坚毅风骨。夏布织造技艺展台前,孩子们用古朴的苎麻布缝制绿茶香囊,清新的茶香与天然织物交融,仿佛将春日的生机“打包”带走。
“铜官窑瓷器上的诗句,是我们对《橘颂》的致敬。”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皓夫现场演示釉下彩绘,游客提笔在素胚上题写“受命不迁”的经典诗句,体验“瓷上写意”的雅趣。一旁的茶席间,岳麓山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浸泡明前茶的清香弥漫,游客轻捧铜官窑茶盏品茗,感受“茶瓷共生”的湖湘文化脉络。
“炒茶要‘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温度全凭经验掌控。”传承人一边示范,一边邀请游客上手体验。现场,金井绿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郑波架起铁锅,点燃柴火,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明前茶炒制体验徐徐展开。新鲜采摘的茶芽倾入温热的锅中,传承人双手如蝶般在锅中翻飞,时而轻拢慢捻,时而抖散扬炒,嫩叶与高温碰撞出“噼啪”轻响,清新的茶香瞬间弥漫整个空间。
几位年轻人小心翼翼地将手掌贴近锅底,在传承人指导下学习“抖、压、揉”的手法,感受茶叶在掌心逐渐卷曲、收拢的神奇变化。
“在这里,非遗不是橱窗里的展品,而是能亲手参与的生活艺术。”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李女士感慨。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负责人张军介绍,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非遗体验、非遗集市、公益课堂、旅游线路发布和研学直播等形式,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游客提供多样化文化服务,打造集可触、可感、可传于一体的文旅消费新模式。(本报记者 高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