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熊猫抱竹”绕纤丝 非遗盖碗飘茶香
首页 > 非遗频道> 今日头条 > 正文
[责编:陶媛]

“熊猫抱竹”绕纤丝 非遗盖碗飘茶香

[责编:陶媛]来源:新华网2025-03-13 09:28

24小时热图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六号

  • 清洁能源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 春到沙湖迎客来

  • 浓浓春意有书香

  在崇州市朱利原乡非遗文化园,白静波和女儿白梓忆在查看编制中的“熊猫抱竹”盖碗茶杯细节(3月7日摄)。

  盖碗茶是四川茶文化的代表。在四川崇州,非遗产品设计师白静波选用福建德化白瓷作为茶具,再融合崇州本地的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选择生长2至3年的慈竹进行波纹编织,将竹编技艺融入盖碗杯身。

  白静波将国画风格的熊猫抱竹形象烧制于杯身,设计出一款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熊猫抱竹”竹编盖碗。

  2020年,白静波的女儿白梓忆从海外留学归来后,受到父亲的影响,“95后”的她主动学习本地各类非遗技艺和文化。在第一代盖碗杯身熊猫形象的基础上,白梓忆加入受年轻人喜爱的萌趣元素,设计出第二代“熊猫抱竹”竹编盖碗,并获得多个设计类比赛奖项,市场销售也有亮眼表现。

  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熊猫抱竹”竹编盖碗作为非遗文创产品亮相多场外事活动,受到来自全球宾客的好评。

  目前,白梓忆正在联合崇州本地的“新农人”,开发独具本地竹编特色的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融入作品,让创意紧跟市场热点,才能延续非遗的生命力。”白梓忆说。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崇州市朱利原乡非遗文化园,白静波和女儿白梓忆在查看“熊猫抱竹”设计草图(3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第二代“熊猫抱竹”盖碗茶杯(3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崇州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勇在绘制“熊猫抱竹”设计草图(3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道明竹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思进(左二)在指导白梓忆(左一)编制竹罐(2024年10月27日摄)。

  新华社发

  白梓忆在编制“熊猫抱竹”盖碗茶杯(3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白静波在库房查看即将入库的“熊猫抱竹”盖碗茶杯成品(3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白梓忆(前)在编制“熊猫抱竹”盖碗茶杯(3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游客在参观选购“熊猫抱竹”盖碗茶具(3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白梓忆(前)在电脑上设计完善熊猫文创形象细节(3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白梓忆(前)在编制“熊猫抱竹”盖碗茶杯(3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