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买年货、看表演、赏年俗……春节期间,天津古文化街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作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天津古文化街凭借独特的非遗元素和民俗文化吸引着八方来客。
主街上,泥人张世家店铺内人头攒动,店内装修古朴典雅,木质陈列架上的泥塑作品件件生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泥塑(天津泥人张)已经有近两百年的传承发展史。
春节期间,店内除了上新“浩然赏梅”“天下太平”等多款新年主题作品外,还创新推出了“福运满满上上签”等文创产品。
天津市民郭大力怀着激动的心情前来领取定制的泥塑作品《送福弥勒》。作为“资深粉丝”,谈及自己对泥塑的喜爱,郭大力满脸笑意地说:“泥塑不只是艺术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体现。拿我订购的这尊弥勒来说,从线条勾勒到色彩晕染都很有讲究,将弥勒的福态与祥和展现得淋漓尽致。买回家收藏,为新年图一个好彩头。”
“我们在坚守和传承非遗技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巧妙地将时代主题与群众需求融入作品之中,深受市民游客的喜爱。”泥人张世家副总经理李丹说。
像泥人张店铺一样火爆的还有十八街果仁张店。作为“津门三绝”之一,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成为许多市民游客的“年货必选项”。店内的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麻花,黑芝麻、椒盐、什锦等口味应有尽有。
“给我来两盒大麻花,再拿三盒小麻花,过年走亲戚可少不了。”一位游客大声说道。店员们忙得不可开交,一边热情地回应顾客,一边手脚麻利地打包商品。
店员王晓娜笑着说:“春节期间,店里的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不少,很多外地游客选择麻花作为伴手礼。今年,我们还与杨柳青年画合作,推出了一款包装上印有聚宝盆的麻花产品,有聚财聚福、节节升高的美好寓意,销量不错。”
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非遗技艺和民俗文化,古文化街引入“戴春林”等5家非遗老字号和相声社、非遗体验馆等文化业态。如今的古文化街上聚集了34家非遗店、老字号,文化业态占比60%左右。
“除了引入多元文化业态,去年,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非遗项目展演以及沉浸式体验活动,全方位展现天津民俗文化的魅力。”天津市古文化街海河楼开发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说,下一步,他们将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让传统非遗项目和民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华灯初上,古文化街依旧人头攒动,众多非遗项目和民俗活动为人们带来充满文化味的过节体验。(本报记者 王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