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2024年,是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明网推出《我的非遗故事》系列短视频,通过对话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呈现多元非遗保护成果,共同感受非遗守正创新、继古开今的时代风貌。
青海湟中的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已有上百年历史,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银铜器的制作跟银器、铜器的制作是一样的,只不过材料有所区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何满介绍,银器加工工艺以形薄、光亮、轻柔、质纯等特点著称,以加工精美而见长,深受各族群众喜爱。而铜器加工工艺精湛、图案复杂、造型逼真,包含下料、焊接、灌胶等流程。同时,通过鎏金这种金属加工工艺,使金牢固地附在银、铜器表面不脱落,最终形成了精美的艺术作品。
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何满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捐赠了银吉祥八宝香炉。这件作品不仅集银器、铜器的制作技艺与鎏金工艺于一体,还展现了我国藏族文化中常见的、寓意吉祥的“八吉祥徽”——宝伞、宝鱼、宝瓶、胜利幢、法轮、吉祥结、右旋海螺、妙莲。“制作这个香炉运用了好多技艺,有镂空、浮雕、平雕等不同的展现形式。‘吉祥八宝’的图案就是浮雕制作的。”何满说,银铜器制作最大的难点就是不用模具、不用机器,全都靠手艺人一锤一錾的敲打出来。
从15岁当学徒帮父亲制作银器开始,何满一干就是四十余年,被大家亲切地称作“银匠娃”。“银铜器鎏金技术一般是家族传承,到我这一辈是第四代传承人。”何满说,银铜器加工的过程漫长枯燥,他是家族里少数坚持下来的。为了不让古老、精湛的非遗技艺失传,何满开始思考探索新路径,“非遗如何发展,是每个非遗传承人都要做的功课。”
近年来,何满多次前往国外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培训。他的银铜器作品先后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展、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薪技艺”展等展会,部分作品还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单位收藏,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银铜器之美。同时,何满还通过创新作品样式吸引年轻人的注意,“未来,我们希望能多培养一些年轻的非遗传承人,让年轻人参与到传承队伍中来,这样才能保护好、发展好非遗。”
策划:赵刚
记者:陶媛
制作:郗梦亚(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