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初春时节,杨乃东的画室异常忙碌:参观访问团体络绎不绝,且不乏外国友人,更有学校主动找上门来,邀请他到校担任非遗指导教师。每位上门拜访的人,杨乃东都热情接待。客人走后,他将客人来的缘由一一记下,以免后期画起画来“误了人家的事”。
杨乃东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十几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木版年画制作,至今已有40多年。在其位于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附近的年画工作室里,墙上张挂的“年年有余”“封侯挂印”等主题年画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因构图严谨、色泽饱满,常有游客当场就买走几套。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的杨家埠村远近闻名,不仅出产年画,风筝产业也做得风生水起。杨乃东喜欢将年画产业与风筝产业作比较。“风筝产业这几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甚至出口国外市场,关键是找准了与现代消费市场的连接点。”杨乃东说,“年画要传承发展,也得接轨市场。”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杨家埠木版年画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作为年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杨家埠村鼎盛时期曾“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版上万”,朽稿画样、雕刻木版、手工套印、烘货点胭4道工序,成为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百年的正宗制作技法。
“业界经常讨论非遗技艺创新的问题。其实更多时候,需要创新的是内容与理念。”杨乃东说,过去几年,一方面创作了很多作品,如四大名著系列;另一方面,也在努力研究年轻人的喜好,推动木版年画与现代传播载体结合。
前几年,杨乃东应邀为一款手机游戏制作主题木版年画。随后,游戏制作方发布了非遗纪录片《流光拾遗之旅——仙闻篇·木版年画》,展现杨乃东以游戏中“五夜叉”为题材刻印年画作品的过程,全网播放量超千万。
这次合作,让杨乃东的木版年画名声大振。一名辽宁沈阳的“00后”还专程来拜师学艺。
参与手机游戏的素材设计,也倒逼杨乃东实现技艺的突破。杨乃东告诉记者,传统年画一般是5块木板、5种颜色。为画好手机游戏中的人物形象,他使用了22种颜色,每种颜色都需要单独雕刻色版,反复印刷,套印50多次才能完成一幅作品。
这不是杨乃东第一次与“时尚”接轨。2022年,杨乃东与腾讯合作,将冬奥会会标和腾讯标识雕刻成木版年画,在线上呈现。2023年,他为网络科技公司设计制作“年年有余”主题年画,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摇身一变,成为激励年轻人闯关夺宝的“小可爱”。
与企业的合作,为杨乃东带来比以前单纯卖年画更高的收入。但他的关注点并不在这儿。这些年,时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到杨家埠村找杨乃东学习木版年画制作,他倾囊相授,不收学费。每年腊月,他最期待的一件事,就是接待来自高校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利用假期到杨家埠学习实践,让杨乃东感到“年画后继有人了”。
制作木版年画40多年,杨乃东雕刻木版已经超过700套3000块。他说,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序中刻版是最苦的,容易的版需要十来天,遇到难的得刻几个月。
“传统木版年画的图案、用色、制作手法有很多讲究,是一辈辈老艺人摸索出来的,蕴含着很多智慧。”杨乃东说,杨家埠木版年画今后若想取得更大发展,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关键。
在杨乃东看来,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当地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人的记忆与乡愁。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学习制作木版年画,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养育这门手艺的土地。木版年画今后会有更广阔的市场、更多受众,手艺人需要牢记手艺的核心内涵、当中蕴含的工匠精神。杨家埠木版年画是齐鲁大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需要代代传承。(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