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安易俗社——拓展秦腔艺术传播途径
首页> 非遗频道> 今日头条 > 正文

西安易俗社——拓展秦腔艺术传播途径

来源:人民日报2024-02-29 09:47

  易俗社文化街区演出现场。

2月16日,秦腔《杨门女将·出征》亮相易俗社剧场。以上图片均为西安易俗社提供

  核心阅读

  近些年,西安易俗社的足迹遍布20多个省份近百座城市。面对新时代变化的审美风尚、新的观演关系,他们通过多场景、多样态、多风格的演出形式,融入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让更多人了解秦腔、喜爱秦腔、传播秦腔。易俗社文化街区共培育40多个本地秦腔自乐班,观众也成了演员……秦腔的活力,在黄土地上生生不息。

 

  古城午后,春日正暖。西安钟楼旁,车水马龙。与闹市仅一街之隔,便是易俗社文化街区。漫步其间,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喝喊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露天戏台不大,秦腔演出气氛热烈,西安易俗社2024春节演出季,奏响了新年的欢乐序曲。台下,数百名戏迷和着曲调,戏词倒背如流。这样的惠民演出,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看着台上的演出,易俗社成员、国家一级演员李东峰颇为感慨:“晒着太阳听秦腔,是陕西人的幸福。”

  远远望去,戏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西安易俗社穿越百年岁月,潜移默化地融入黄土地上的百味人生。

  “演员,拼搏一生,最终拼的是文化;演一辈子,最后演的是自己”

  47岁的李东峰清楚记得5岁那年坐在父亲肩上看秦腔的情景。

  那天,关中小城陕西省泾阳县,集市上搭起了大戏台。乡亲们纷纷赶来看戏,“接下来,是易俗社演的《火焰驹》!”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大伙儿纷纷踮起脚尖,翘首以待。不久,熟悉的曲调响起,集市上的人们沸腾起来……

  “从记事起,我就喜欢秦腔。”哪里唱大戏,儿时的李东峰和小伙伴们便赶到哪里。当年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常穿过层层人群,钻到后台,透过门帘的缝隙看演员们化装。“秦腔真让人着迷!”李东峰说。

  1993年,16岁的李东峰进入艺校,学习秦腔表演。7年后,他进入西安易俗社。

  “‘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教育、推陈出新’是西安易俗社创社时的宗旨,每个成员都要铭记。”前辈们的教诲,他至今难忘。彼时,一众秦腔名家成了李东峰朝夕相处的良师益友:王芷华、陈妙华、张宁中、张锦华、王保易、任慧中、张保卫……群英荟萃,各有所长。在李东峰看来,易俗社的前辈艺术家有个共同点,那便是对秦腔表演的赤诚热爱与认真对待。

  有一次,李东峰在秦腔《小宴》中饰演吕布,在初见貂蝉的情节里,他怎么演都不甚满意。老师张保卫在一旁观察良久,而后悉心指点。“貂蝉入门、见礼、转身,吕布的表演也有不同层次。”张保卫解释道:初闻女声,眼神闪光;再看其影,神色惊艳;后观其人,目光追随。“短短1分钟,吕布的眼神需呈现出3层递进……”寥寥数语,让年轻的李东峰醍醐灌顶。

  那时,易俗社的排练场里,众多青年演员披星戴月,刻苦排戏。前辈秦腔艺术家们常在台下观看,然后耐心指点,为年轻演员分析戏情戏理,兴之所至,常常亲身示范。

  李东峰学艺如饥似渴,至今仍难忘前辈艺术家们“口传心授”的表演经验。排练《三滴血》,王芷华老师提醒他,要演出人物惊魂未定的神色;排练《周仁回府》,王保易老师点拨他,要演出人物寄人篱下的窘迫;排练《双锦衣》,任慧中老师要求他,要演出人物从温润有礼到豪侠之气的转变……

  20多年来,李东峰常常体悟前辈艺术家们“多读书、做好人、演好戏”的谆谆教导,他慢慢品咂出其中的道理:“演员,拼搏一生,最终拼的是文化;演一辈子,最后演的是自己。”

  百年易俗社,就在这火热岁月中坚韧地传承。

  台上开嗓,台下喝彩,人们“共享”戏台,唱出对秦腔的爱

  西北人爱秦腔,易俗社所到之处,都是人头攒动。最让演员们难忘的,是一次去甘肃的演出。

  那是春寒料峭的2月,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广场上,戏台还没搭好,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早已闻讯赶来。不远处,小吃摊点人盈客满。广场上,商贩吆喝声、孩童嬉闹声,夹杂着戏迷的欢喜与期待,化作欢乐的海洋。

  一阵锣鼓,大幕拉开。热闹的大广场,霎时安静下来。演员们登台一望,上万人捧场,秦腔吼得尤为带劲,乡亲们过足戏瘾。

  《游龟山》《火焰驹》《周仁回府》《龙凤呈祥》……经典剧目连演一周,每天两场,场场爆满。演员们登台谢幕时,观众们常常舍不得离开,齐声高喊“再来一段”。演出团队欣然应允,邀请台下众人合唱耳熟能详的秦腔《三滴血》,于是,台上台下齐吼秦腔:“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

  “秦腔的活力,在这黄土地上生生不息。”当时加入这场大合唱的李东峰如今已担任西安易俗社演出副总监。他记得人群中走过来一位耄耋老汉,拉住他的袖口。老人伸进棉大衣的口袋,用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掏出两个冻梨,说道:“娃呀,赶紧吃,这个润嗓子!”望着老人蹒跚远去的背影,李东峰满是感动:“朴实的观众对秦腔真切的爱,就是我们到基层演出的最大动力!”

  蓝天当幕布,大地做舞台。近些年,易俗社的足迹遍布20多个省份近百座城市,西北地区是“重头戏”。与此同时,易俗社还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唱响秦腔……

  易俗社成为不少戏迷的一份牵挂。79岁的陈新友家住西安,每天最盼望的就是坐一个小时公交车,赶到钟楼旁的易俗社文化街区听秦腔、看大戏。“天气暖和的时候,露天戏台围着上千名观众。”陈新友每次都赶得早,带着小马扎,坐在前排看得更清楚。从2023年春季开始,易俗社在这里“常驻”,惠民表演风雨无阻。

  “戏台彩灯高空挂,秦腔舞台送文化……”看到高兴处,陈新友拿起笔,现场写起打油诗。一折戏唱完,诗也写好了。“送给刚才登台的演员,表达我们戏迷的感谢。”陈新友说。

  露天戏台上,来自民间的秦腔爱好者也登台一展风采。两年多来,易俗社文化街区共培育40多个本地秦腔自乐班,观众也成了演员,带来300余场演出。台上开嗓,台下喝彩,人们“共享”戏台,唱出对秦腔的爱。

  “守艺人”不守旧,从戏曲传统中,寻找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表达

  灯光渐暗,音乐渐起。易俗社百年博物馆的庭院,座无虚席。循声望去,一群身着橘粉色长裙的女子翩然而至,水袖舞得轻盈。观众举起手机,拍照留念……沉浸式秦腔夜游主题演出“易俗社·梨园夜”,正精彩上演。

  2023年8月,西安易俗社推出了“易俗社·梨园夜”。这个秦腔夜游文旅体验项目,力求探索“戏曲+旅游”新模式,开辟“戏曲+”新路径。

  易俗社95后演员张倩在剧中饰演“海棠花”一角。易俗社百年博物馆的前庭处,恰好有株海棠树。“只留芬芳在人间,不求硕果于自身”,多年来,海棠花的品格激励着易俗社的成员们,要把艺术的美好留给观众。

  剧中饰演李白的易俗社00后演员刘治,以扎实的基本功将人物的恣肆挥洒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刚到易俗社不久,参与的第一场对外演出,就是‘易俗社·梨园夜’。”刘治演得认真投入,赢得台下阵阵喝彩。

  除了李白,铁扇公主、包拯、岳飞等舞台形象也深受观众喜爱。有次演出前,一名五六岁的小男孩瞥见了孙悟空的扮演者,兴奋地跟着演员到了后台化妆间。

  “我们都很喜欢这个小男孩,化妆师还给他的脸上描了戏妆。”刘治记得,后来演到《孙悟空大战铁扇公主》段落时,小男孩坐在台下,高兴得手舞足蹈。“也许在这一刻,一颗戏曲的种子就发芽了。”刘治说。

  每次演出完都有不少观众走上台来,与演员互动交流。外国游客也常换上戏服,接受易俗社演员的“现场辅导”,和同伴们拍照留念。

  “这就像一场秦腔嘉年华,让观众沉浸在古城的艺术之夜。”“易俗社·梨园夜”策划团队成员蒲国伟说,新时代观众需要新的审美风尚、新的观演关系,“我们一直在尝试探索,通过多场景、多样态、多风格的演出形式,融入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让更多人了解秦腔、喜爱秦腔、传播秦腔。”

  如今,易俗社80多人的表演团队中,90后、00后演员占比已超1/3。在“易俗社·梨园夜”的主题演出中,这些“青春力量”扛起了大旗。

  夜游演出并非个案。近年来,易俗社携手高校等社会力量,设计了折扇、宫灯、绘本、研学服饰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秦腔文创IP;通过经典剧目3D电影等创新尝试,古老戏曲艺术开始拥抱音乐、动漫、数字科技……

  “自1912年成立至今,易俗社弦歌不辍。我们跟随前辈艺术家的脚步,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在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看来,戏曲艺术在历史发展中,一直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课题。“一方面,我们守住根本、复排经典,‘原汁原味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从戏曲传统中,寻找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表达。”

  “守艺人”不守旧,易俗社正不断拓展着秦腔艺术传播的途径。“我们竭尽全力,争取满足更多观众的美育、审美需求。”惠敏莉说。(高 炳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体验民俗风情 感受欢乐侗年

  • 缤纷冬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