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舞龙灯是故乡新年的压轴戏。
故乡的龙灯为板龙。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板桥间用木棍相连,转动自如。色调以红色为主调,象征日子红火、万事吉祥。“削竹为骨,黏纸为龙。”龙灯制作包括扎制、裱糊、上彩、组装等环节,是集竹扎、木雕、绘画、剪纸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在旧时,龙灯制作工艺属于家传秘方,并不对外展示。
出灯的日子自正月初二开始。这一天,大人们早早地将晚餐准备好,然后全家一起去看灯。“咚咚锵,咚咚锵……”顺着锣鼓声响,我朝远处的马路上看,一条长龙红光闪闪,昂首摆尾蜿蜒前进。行到池塘边时,水里倒映出又一条金龙,煞是好看。隆冬的村庄一扫寒冷,立刻沸腾起来。
龙灯队伍长达数十米,走在最前面的是牌灯,牌灯引路到了哪一户,就表示表演即将开始。主人连忙将准备好的糕点、红包放置在客厅大桌上。接下来的是锣鼓队,锣鼓开路,主人燃放鞭炮“接龙”。在我考取师范那年,父亲坚持要接龙灯进屋表演。龙灯行到门口,锣鼓稍歇,披红挂绿的龙头对着正门仰天长啸,邻居的小孩在龙头下钻来钻去,摸摸龙须,以沾喜气。长龙进屋表演,是一门技术活。我家客厅并不宽敞,舞灯人依然能够灵巧地进出自如,令人惊叹。看到我家简陋的瓦屋堂心,龙头威武耀眼,龙身光彩熠熠,我少年时的震撼难以言说,千年文化传统魅力深深烙印心田,不可磨灭。
室内演完,龙灯来到门前空地表演,内容有螺丝旋顶、龙抱柱、舞四门、黄龙出洞等。十几位汉子高举巨龙,在云灯的引领下,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幻万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高潮处,锣鼓喧天,鞭炮其鸣,蔚为壮观。我最爱看的是“盘龙”表演,举龙头的率先登上大八仙桌上的小八仙桌,龙头高昂,仰望夜空,龙身顺势盘曲数道,跑龙尾的人大汗淋漓,疾如飞燕。
故乡的龙灯灯火全部用手工蜡烛,旋舞时必须尽力保持板桥水平,蜡烛不能倾倒,更不能熄灭,蜡烛燃尽前须迅速更换。龙灯的巡回表演持续半个月之久,正月里,家家灯明,夜夜锣鼓,使得清贫里的村庄处处洋溢着温暖和希望。龙行到哪里,无论老叟、孩童,就跟随到哪里,笑之乐之,不知疲倦。(何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