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以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光明日报、光明网成功组织了六届“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推选出了尚长荣、冯骥才、张伯礼、金巴扎木苏等60位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及120位提名人物。他们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和活态展示。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国非遗的精湛技艺及时代魅力,讲述传承人精业笃行、臻于至善的匠心故事,光明网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的指导下开展“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网络宣传活动,积极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图为泾阳茯砖茶。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泾阳茯茶不仅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是古丝绸之路上最早的黑茶产品。2022年11月29日,黑茶制作技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重要子项目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值此一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探寻不栽茶树的泾阳缘何能成为茯茶故乡?
图为茯茶中的“金花”,即“冠突散囊菌”。
“我们常说,泾阳茯茶的诞生有‘三不离’——离不开泾阳的气候,离不开泾阳的地下水,离不开泾阳人传统的制茶技艺”,泾阳茯茶制作技艺第十三代传承人贾振解释说,泾阳的气候是指独特的关中小盆地气候,泾阳的水是指因碱性土壤而生的碱性水,泾阳的人工技艺是指泾阳茯茶的传统制作流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形成了茯茶最独特的元素——“金花”,生物学名称叫“冠突散囊菌”。它不仅是茯茶区别于其他茶种的根本所在,还是检验茯茶质量的重要标准。
为了制作出金花茂盛、品味醇厚的茯茶,当地茶师摸索总结出了一套严密的制作流程,包括熬釉、炒茶、灌封、锤茶等近29道主要工序。“熬釉的话,就是用老茶按照一定比例熬出来老茶汁子。它是提前熬制好的,等使用的时候再加热、再使用。”贾振介绍,除了熬釉,炒茶这道工序也十分讲究,“茯茶的炒茶有别于绿茶——绿茶是温锅手炒,茯茶炒茶的时候,锅的温度则会达到300度。”
图为泾阳茯茶制作技艺第十三代传承人贾振介绍泾阳茯茶的干燥、陈化流程。
除了严格的温度、规范的流程,一块茯砖茶的筑成还需要时间的加码。干燥、陈化就是十分考验制茶师耐心的工序。“茶叶在成型之后,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它两周内就可以生出‘金花’”,贾振介绍,经过3个月左右的稳定期后,我们会把茶叶放到干燥仓里面,让它去通风干燥。干燥一年半之后,再放到陈化仓里一年半。经过时间的洗礼,茯砖茶才最终成型。
这份流传了几百年的古法制茶技艺也成为一代代制茶人的智慧与老字号的记忆。如今,泾阳在茯茶传承发展方面苦下功夫,形成了“茯茶+”创新生态圈,让茯茶能够在飘香海内外的同时,成为陕西对外交流的一张闪亮名片。
出品:光明网经济编辑部
协助: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策划:赵刚
编导:杨亚楠
撰稿:陶媛
制作:罗锐 刘鑫蕊 张夏喃 肖紫茹
审核专家: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