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京族哈节期间,游客体验高跷捕鱼。黄云/摄
广西南宁的卢敏从小喜欢戏剧,近日,她与闺蜜在桂林旅游时,在“桂林秀峰非遗传承体验·桂林喜来登站”试戴了桂剧中的凤冠,并拍照打卡,很是过瘾。
走进该非遗体验站,随处可见桂北傩面具、桂林圆竹剖丝团扇等桂林特色非遗文创产品,这里专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国潮风、小而美的特色文化服务和旅游产品。桂林市秀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李伟介绍,打造非遗体验站点是秀峰区文旅部门为进一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大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利用力度而推出的新举措,以期增加游客的文化记忆。“下一步我们将在秀峰区的景区、景点等旅游场所,全面铺开‘非遗探秘游’。”李伟说。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正成为推动旅游发展的强劲力量。近年来,广西在推动非遗活态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既用旅游展现和提升非遗魅力,也让非遗赋予旅游业更强的生命力。
悠扬婉转的独弦琴、潇洒飘逸的京族服装、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近日,在防城港东兴市的京族三岛,当地群众与各地游客一起,载歌载舞度过了一个隆重的京族哈节。
“京族哈节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是东兴市民俗节庆游的亮点。”东兴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范国庆介绍,京族哈节期间,东兴市组织了10余场文化旅游活动,文艺演出、体育竞技、非遗展示连番亮相,多角度呈现了京族的海洋风情和文化特色,有效推动了当地旅游消费增长。据统计,京族哈节期间,东兴市共接待游客49.8万人次,消费4.63亿元。
广西各地围绕民族节庆的举办,全力打造以非遗为亮点的文旅融合新业态。位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棉花天坑是广西唯一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的非遗旅游景区。棉花天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颜庆梅说,依托棉花天坑独特的生态环境,修建了非遗展示馆、非遗长廊等展示仫佬族非遗的平台,还排演了仫佬族风情歌舞《月下歌坡》《酒歌》等节目,让游客深度享受仫佬族文化。
为了提升广西非遗项目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于2022年评选了首批53家广西非遗形象体验店和78家广西非遗美食体验店,这些体验店均是各地非遗旅游的好去处。
位于南宁市的广西壮锦博物馆里的米洛甲·壮古广西味道主题餐厅,展示了壮锦、壮乡铜鼓等当地特色非遗。餐厅内,土家炒柠檬鸭、环江香牛扣、糯米寿司等美食地方特色鲜明……游客可以在这里可以开启一场“非遗民族文化奇遇之旅”。
依托非遗体验基地、非遗小镇、特色街区、传习中心(所)等场所,广西还推出了6条民族风情和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非遗研学游、体验游等旅游产品。其中,梧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推出的寻味岭南——梧州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是感受岭南民俗风情和百年商埠风韵的优质线路。
该线路行程共3天,游客可以走进六堡茶生态旅游景区、骑楼城、龙母庙、梧州市博物馆等,领略六堡茶制作技艺、梧州冰泉豆浆、龟苓膏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该线路涵盖了梧州市的9家广西非遗形象体验店和广西非遗美食体验店,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生产、表演、销售融合在一起,助推非遗“出圈”,为非遗传承带来更大发展空间。(本报驻广西记者 郭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