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李佳琦 靳铃涵)“传统的工艺是不能更改的,因为那是个根,有了根才能开花结果。”谈起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与发展,霍庆顺目光坚定地说。
霍庆顺,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人,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提名人物。
1950年,霍庆顺出生在一座风光灵秀、雕梁画栋的文化重镇——天津杨柳青镇。历史上,杨柳青镇因运河而兴起,因年画而闻名。鼎盛时,“家家能点染,户户擅丹青”。
自幼伴随杨柳青年画长大,说起杨柳青年画来,霍庆顺滔滔不绝。他特别介绍了一个突出的特点,那便是杨柳青年画的落款通常是一个作坊的名字。为什么不是署个人名字?霍庆顺说:“一张年画看着简单,真正做好一幅年画很不容易。”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工序有五道,包括出稿(构图)、雕版、印刷、彩绘、装裱。“精品的年画严格地说,是5个人去做,而不是一个人去做,五道工序中的每一道都够一个人去学一生。”
在机器制作、喷绘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霍庆顺仍在坚持用传统的工艺制作年画。在他看来,年画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年画的创作也应当与时俱进,但唯独有一点,“传统的工艺是不能更改的,因为那是个根,有了根才能开花结果。”
从5岁开始学彩绘,到如今仍坚守在杨柳青年画制作和传承一线,今年73岁的霍庆顺认为自己对杨柳青年画,不止是喜欢,还有一份责任。
为了传承杨柳青年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霍庆顺就走进校园给学生授课,“要深入到学生当中,让他们从小认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对于想要学习年画制作的年轻人,霍庆顺只有两个条件:“第一,得吃苦;第二,得喜欢。”只要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他不但愿意教,并且分文不取。
在霍庆顺看来,杨柳青年画来自于民间,用之于民间,符合大众心理需求,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企盼。杨柳青年画同时也教人认识社会,辨别好坏善恶。霍庆顺提到:“年画当中有大量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这是我们要发扬光大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丢,杨柳青年画应当走进社会,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
传承400余年,杨柳青年画能发展到现在,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年画匠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祖辈留下的宝贵艺术不能从我们这儿失传。”霍庆顺真挚地说,“今后,我还要更加努力地宣传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内涵和工艺特点,做好传承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