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日前,济宁市举办了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电商培训班,意在推动非遗借助互联网渠道推广传播。而在济宁市非遗传承人中,许多年轻的“匠二代”早已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非遗文化,并取得了不错进展。近日,记者采访非遗“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是汉族传统的艺术珍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项目传承人刘鹏,听他讲述他和非遗文化的故事。
非遗+电商+直播:把工作室搬回家,每晚观众可达300人
记者在刘鹏家中看到,屋内的两个房间被划定为工作室,地面和柜子上摆放着形式各样的葫芦,刘鹏的妻子正坐在电脑前忙碌着,电脑旁已有几个快递打包好准备寄送。“晚上要进行淘宝直播,结束后太晚了,没法顾及家里,索性就把工作室搬回了家。”刘鹏说。
据刘鹏介绍,他自幼跟随爷爷学习烙画,20多年的勤学苦练让他对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有着独特的情感和领悟。现在,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葫芦烙画上。也许是因为年轻人对于互联网更为熟悉,刘鹏很早之前就尝试在互联网上展示推销葫芦烙画。“一开始我在贴吧、微信上展示推销葫芦烙画,2017年在淘宝平台上有了自己的小店,今年开始在电商平台上进行直播。”刘鹏告诉记者,日常淘宝平台的维护都是他和妻子在做,白天维护店铺、与客户沟通、打包成品邮寄、设计制作葫芦,晚上7时到12时是直播时间,一天下来并不轻松。“晚上的直播观看率很高,我可以通过直播将葫芦烙画的过程展示在网友面前。如果有网友想学,我也会在直播中教给他们画线、渲染、烙画等技巧,现在每晚观众在200至300人左右。”刘鹏说。
关注面扩宽:卡通动漫、个性logo,定制设计有格调
“非遗+电商+直播”模式,不仅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呈现在公众面前,也吸引了大批年轻用户的关注,间接推动着非遗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不断创新。
在刘鹏工作室摆放葫芦成品的柜子上,记者不仅看到了古色古香的烙有山水、古典人物的葫芦作品,也不乏烙有卡通动漫人物的个性葫芦。“随着在互联网上的推广,非遗产品吸引了更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关注,他们的文化需求也各有不同。烙画图案也由原来的传统图案向个性化图案发展,比如卡通动漫、个性logo。”刘鹏介绍,现在非遗产品在电商平台销售主要以定制设计为主。比如葫芦烙画,首先由客户提供图片并选择葫芦的样式,确定后他再进行设计制作。拳头大小的葫芦一般工期在三天左右,制作周期短,价格较低。20至30公分的大型葫芦则需要两周左右或更长的时间制作,一般是企业定制,对烙画的图案、细节等要求更高,相应的价格也较高。
“之前经营实体产业一年的收入在10万元左右,现在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一个月收益在3万元至4万元左右,营业额翻了一番。”刘鹏说,虽然近年来的收益有所增加,但非遗产品过于小众,市场有限。而且经营维护电商平台需要耗费较大的精力,更适合分工明确的团队模式经营。此外,非遗产品因使用传统技艺制作,有着制作周期长、工艺复杂的特点,有时无法满足客户的时间或产量要求,也成为制约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载体新途径: 开展电商培训班 非遗与“互联网+”融合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春节庙会、文化遗产日、曲艺戏曲专场、非遗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逐渐提高市民对于非遗文化的关注度、认可度,非遗文化已从原先的低迷状况渐渐走入市民生活,受到广大市民喜爱。”济宁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富荣介绍道,在今年济宁市公布的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又有76个项目入选,至此,我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达286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宣传传统文化的新载体和新途径。对于非遗文化与互联网电商的融合,李富荣认为,互联网及电商有着便捷、高效、精准、覆盖面广和无地域限制的特点,将非常适合一些从业人员少、生产规模小、产品特色强、文化内涵丰富的非遗项目推广宣传。
“老一辈的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对互联网和电商的模式了解比较欠缺,反而年轻人更能适应互联网这一渠道。为了让更多的传承人了解互联网,济宁市举办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电商培训班,为来自济宁市的50余名非遗传承人进行电商培训。”李富荣说,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让更多的传承人意识到,通过互联网宣传推广非遗文化,将是弘扬与传播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也更加符合当前文化消费者的需求。(刘锐 李富荣 孙灿)